
吉林中山醫院將焦慮癥的癥狀等相關資源帶大家了解下具體內容:
什么是心臟
焦慮癥?心臟焦慮癥是醫學上新有的專用名詞。比如某人常感心慌窒息、心悸、感覺心臟就要跳出來似地,在做過所有的心血管、呼吸科等相關檢查后卻總也查不出什么毛病來,如果出現以上情況的話,就要懷疑自己是否是心臟焦慮癥了。
莫把心臟焦慮癥當成心臟病
臨床上常有一些患者一感到胸中憋悶、心前區及后背疼痛、呼吸困難、緊張不安等情況后就去看心血管醫生,在做完相關檢查無疾病后不聽醫生勸告仍按心臟病來治療。
長春中山醫院專家提醒,以上癥狀并非是心臟病的專有表現,其實心臟焦慮癥也可以出現類似心臟病的癥狀,因此,我們莫把心臟焦慮癥當成心臟病。
案例:常感心慌窒息卻查不出毛病
張先生今年41歲,正是事業上力爭上游的高峰期。一次重要會議上,張先生正在準備發言,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臟就要從口腔中跳出來了,同時伴有心慌意亂,緊張不安,胸中憋悶、心前區及后背疼痛、呼吸困難,據張先生形容好像是冠心病、心絞痛發作了一樣。
同事們把張先生送到醫院急診,經心電圖、心臟b超等檢查,都沒有明顯的異常現象。醫生按照心臟病來治療,也沒有明顯的療效。在此后的半年內張先生陸續發病5次,因為沒能發現病因,有效控制病情,導致他不敢參加會議、不敢單獨上街、不敢乘電梯,甚至不敢獨處,經常處于緊張狀態。似乎隨時等待著不幸的來臨,萎靡不振,難以自拔。最后,醫生經過仔細的排查和分析,通知張先生:“其實您得的不是心臟病,而是心臟焦慮癥。”
有四成心臟焦慮癥被誤診
很多像張先生同樣癥狀的病人常常在驚恐發作時出現嚴重的機體反映,如惡心、嘔吐、心悸、昏厥等等。如果到心臟內科就診,按照心臟病來治療則往往喪失治療良機,而遷延成慢性焦慮癥。慢性焦慮癥的主要表現為常有恐懼性的預感,容易忐忑不安,不論遇到什么事情病人總往最壞的結局設想,并且多伴有心悸、胸悶、憋氣、腸道不適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有關研究表明,每年有四成的心臟焦慮癥患者被當做其他病來治療而誤診。
為了針對性地解決市民就醫難、看病繁問題,改善醫院系統服務功能,吉林中山醫院為大家咨詢
焦慮癥的癥狀等相關資源開通全天在線咨詢掛號服務,患者只需1分鐘即可完成掛號,有效緩解現存的“排長隊,找醫生難”問題。